本地同城200元快餐服务网站_同城新茶,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附近400元三小时

全国服务电话:400-699-0050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新闻
轨道交通防雷检测资质抉择:检测范围关键性及案例剖析
source:TIME:2025-6-30 15:16:27 浏览量: 分享:

在轨道交通对安全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当下,防雷检测至关重要,选择合适防雷检测资质单位时,检测范围是关键考量因素。以下结合具体检测案例,说明检测范围的重要性。


防雷检测


一、检测范围决定资质适配


轨道交通系统复杂,涵盖车站建筑、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众多设施,不同检测范围对检测单位的技术、设备、人员要求不同。例如合肥地铁某号线,春季强对流天气频发,雷电产生的瞬态过电压易影响地铁供电系统正常运转。为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完成全线防雷设施专项检测。此次检测采用“专业机构 + 技术骨干”协同作业模式,重点针对三大风险领域开展立体化撒网式排查:

核心设备枢纽:覆盖检测车辆段、停车场及变电所等。
全线车站:对全线车站开展“站体 + 专业设备 + 附属设施”系统检测,包括出入口上盖、站外垂直电梯等易遭雷击部位。
防雷装置性能参数:全面核查屋面接闪带、设备接地网等防雷装置性能参数,通过专业精密仪器对所有关键接地点进行等电位连接(或过渡电阻)等导通测试,建立防雷设施“健康档案”。
普通建筑检测相对简单,而地铁防雷检测涉及复杂系统和众多关键部位,需专业技术和先进设备,一般检测单位难以胜任,凸显了检测范围与资质适配的重要性。

全面检测保系统安全
全面检测范围能覆盖轨道交通各环节,排查隐患。地铁防雷系统检测项目,检测范围包括车辆段、停车场、车站、变电所、车控室等各类设备机房、附属建筑等建筑物防雷装置,以及高架或露天区间线路等防雷装置。检测类别涵盖接地电阻、过渡电阻、设备类型、装置状况等。通过全面检测,可发现直击雷防护盲区和设备设施雷击事故隐患,保障系统安全。

以接触网检测为例,接触网为列车提供动力且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遭雷击。若检测范围局限,忽略与之相连的变电所、馈电线等部分,就无法全面发现潜在防雷问题。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防雷漏洞,在雷电天气下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接触网故障,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地铁全面检测接触网及相关设施,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

二、检测范围影响防雷资质单位选择

选资质单位要考量检测范围与资质匹配度。重庆轨道交通2025 - 2027年全线网防雷检测项目,招标范围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9号线、10号线、国博线、环线,及近期将开通的6号线东延、4号线西延伸段、18号线北延段、24号线一期部分线路。检测内容包含车站、桥梁、区间、接触网、变电站、基地(控制中心)、车场等多个方面的防雷检测。

该项目明确要求投标人具备气象主管部门颁发的甲级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因为甲级资质单位可检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 2010)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建(构)筑物,能承担复杂场景的防雷检测。而乙级资质仅能检测第三类建筑,无法满足项目需求。这表明涉及关键系统和重要设施的检测项目,应优先选甲级资质单位,并了解其过往轨道交通防雷检测经验。

三、忽视检测范围风险大

忽视检测范围选资质单位后果严重。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进行防雷检测时,选择了资质不符的检测单位,且检测范围过于狭窄,仅对车站的建筑物进行了检测,而忽略了轨道沿线的信号设备。在后续的雷电天气中,信号设备遭受雷击,导致信号系统故障,多趟列车晚点,给轨道交通运营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

此外,乙级资质单位若检测一、二类建筑,将面临行政处罚(罚款5 - 10万元)。这警示我们,忽视检测范围选择资质单位,不仅可能导致隐患积累引发灾害,还会因检测结果不准确实施错误防雷措施,浪费资源。

返回列表
下一篇:机场机房等电位连接与独立接地系统深度解读-双重防护,万无一失